KB体育茶文化与茶艺十篇
发布时间:2023-12-04 23:58:11

  KB体育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的逐渐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升高,促使人们的生活品昧、精神层面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喧嚣的现代化城市进程中,人们疲惫的身心渴望获得缓解,体验一份宁静致远、顺其自然的情怀,体现茶文化的茶艺馆应运而生。悠悠琴声入耳,缓缓斟茶,细细品茗,使人心旷神怡,悠然自得。

  茶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茶文化的传播范围极其广泛,在世界范围内,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热爱饮荼,茶文化在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有千秋。在中国,茶文化则是体现着中华民族悠久传统的文化底蕴与礼仪文明。

  如今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中的喧嚣与尘世渐渐模糊着人们的心灵,人们渴望身体与精神得到放松,体验种顺其自然、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此时约上三五好友或是独自前往一个清静的地方,听琴品茗,欣赏诗书文化,放松身心于茶艺馆的环境中,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明礼仪的承载者,深深渗透在茶艺馆空间设计的各个方面,茶艺馆的空间氛围营造又反映出茶文化在中国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茶艺馆的设计中,了解茶文化、反映茶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明礼仪的继承和发扬。在我国,因地方与民族的不同,饮茶文化也稍有差异。汉族相比其他民族茶种类较多,历史悠久,在日常交往中,以茶待客,客来敬茶。地方茶文化中北京人喜欢用大碗饮茶,广州人喜好喝早茶。因此,茶文化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饮茶习惯,但反映出的都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礼仪的继承和发扬。

  经过翻阅相关资料与调查研究,可以将茶艺馆分为仿古式茶艺馆、园林式茶艺馆、现代式茶艺馆、主题型茶艺馆和综合型茶艺馆。

  仿古式茶艺馆遵循古代传统习俗,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中国茶文化的内在涵义,并以现代的方式演绎出来,为消费者呈现不管是环境、服装、茶具、装饰还是语言、表演等方面,全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服务。

  园林茶艺馆分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建立于相对较开敞的场所,一般依山傍水而建,多用于景区等开阔地带。园林式荼艺馆的风格多种多样,但大体都崇尚清新自然,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相比室内的品茗场所来说更使人获得宁静致远、心旷神怡的效果。因它在选址、环境等因素要求高,所以数量相对较少。

  现代式茶艺馆多紧跟时展潮流,因经营者的不同兴趣、审美建立形式多样的品茗场所。在现代茶艺馆的设计中,最多见的是家居厅堂式结构。现代式茶艺馆的设计各具特色,有传统的拱形门、中式传统镂空屏风,也有现代筒约的回廊造型;有彰显华丽的室内传统装饰,还有体现高档气质的陈设壁柜。现代茶艺馆多与时代融合,对人们的需求的满足也逐步完善,注重开发茶艺的研究,力求为顾客提供质高价优的选择。

  主题型茶艺馆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活习俗为蓝本,将文化的主题渗入到品茗场所中,渲染茶艺馆的文化氛围,是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主题型茶艺馆多以乡土民俗、戏曲、书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辅以茶艺的表演与展卖,丰富茶艺馆在我国的形式结构,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传播作用。

  综合型茶艺馆为满足顾客的个体需求,追求人性化的经营方式,以茶艺为基础,还添置自助餐、咖啡、、住宿等服务内容,顾客至上。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拥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茶文化随着历史的显现与变迁中,需要一些固定场所用于满足人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承载茶文化的茶艺馆应运而生。茶艺馆作为茶文化的物质载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表现,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在中国,茶艺馆随着社会发展,其功能和文化内涵也在逐步完善与传播。

  茶文化有着悠久的文化背景,经过漫长的萌芽期与形成期,终于进入发展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茶艺馆的规模、类型、设施都在逐步完善中。中国古代传统的思想观念一直影响着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当代茶艺空间的设计中既要体现传统的设计思想,又要不断结合现代技术更新向前。中国茶艺空间几千年来的发展历程离不开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引导。纵观茶文化的历程,其道家的精神内涵,儒家的礼仪文化以及佛家的境界思想体现于茶艺馆的设计当中。现代的茶艺馆不仅要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的礼仪,更要结合地域环境和文化主题,体现当前的时代特征。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茶文化的历史根基,传承并创新文化精神,创造有鲜明民族文化符合当代审美的茶艺馆。

  中国茶艺的演变是随着历史的演变而变化的。茶艺馆的兴起推动了中国的茶文化的发展,而当代的茶文化也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茶艺的演变,也代表着我国茶文化在不断进步,它的进步,使得人对茶文化的研究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对茶文化的缘起、茶文化的定型以及茶文化的转型都有了深入探讨。本文中,通过对茶文化的兴起、演变及发展等过程的研究,让更多国人了解中国茶艺。

  台湾虽与大陆隔岸相对,但是茶叶的产地由于大量移民,从而把饮茶这一习惯带到了台湾。但是在70年代之前,台湾的饮茶不算盛行于世。台湾的茶室多出现在农村地区,城市中的茶室很少见,有的也只是一个以饮茶为由的风化业场所。70年代之后,台湾的经济飞速发展,台湾人民的生活也更加优越。传统文化在这时盛起,茶文化也在这时重新兴起。

  茶文化的复兴需要继承传统文化,同时也要有所创新。茶文化的研究者,应当研究出能够适应台湾人生活的饮茶方式。满足现代人的社会需求,茶文化需要高雅的环境。茶艺的出现,很多关于茶文化的协会也相继成立,茶艺馆也就出现了。

  茶艺馆的兴起,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茶艺馆就是一个能够表现茶文化的地方,它与之前的饮茶场所有所区别,它对环境的装饰要求体现出茶文化的要素,对于泡茶、饮茶的日常方式也要求形成茶文化的艺术特点。茶艺馆的发展,推动了台湾茶叶的销量,茶文化也成为了台湾文化的一种文化标志,把茶文化传播到更多国家、地区。

  茶文化的发展在中国文化中历史悠久,关于茶文化的著作也有很多,这些专著对于茶文化是一种宣传。茶文化的推广,也能够促进茶叶的销量,从而提升了经济发展。

  对于中国的饮茶文化的发展,中国茶馆的兴起,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首先是由于大众传媒的介入。70年代前,茶叶的信息会出现在报刊上,但并没有对于茶文化的报道。198年中国的第一个茶文化团体出现,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茶文化的记载。

  80年代,茶文化的报道出现在了电视节目中,茶叶的停滞销售成为一大问题,通过电视的传播,缓解了滞销问题。报刊、电视的传播,使茶文化得到社会更多关注。

  其次,茶文化的影响与医学也有关联。人们对茶叶缺乏认知,通过医学的解释与传播,让人们更加了解茶叶与健康是有密切关系的,这样也能够促进热门对茶叶的消费欲望。医学界对于茶叶的药用价值也有所开发,促进了经济发展。

  茶文化的发展、媒体的传播、医学的见证,这些都是中国茶文化前进的条件。因此,曾经消失的传统茶艺馆,也得到恢复。茶艺馆主要宣传茶文化,其中,包含有大量关于茶文化的报刊杂志,通过公益活动弘扬茶文化,让更多大陆人民了解茶,了解茶艺。

  中国的茶艺馆在国内是以两种形式存在的,一种是以宣传茶文化为主提出创新,一种是茶作为一种新型媒介,弘扬中国文化。当时茶艺馆有新兴起的茶艺馆和传统的茶艺馆。

  社会的变革,使人们的需求不断提升,对于茶文化也有了更多的需要。台湾与大陆分隔多年,茶文化的进入台湾后,为大陆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使得大陆茶馆逐渐兴起。

  80年代,两岸的人民不能自由来往,茶文化在台湾盛行时,大陆人民只能通过报纸的介绍了解茶文化。

  1988年台湾回归,两岸终于不用隔海相望。台湾的文化代表团进入大陆,针对茶文化有所交流,这也是大陆茶文化发展的新开端。在交流会上,呼吁茶文化的发展,对茶文化进行大肆宣传。茶艺的传入,使得两岸的文化关系更进一步,之后台湾与大陆便有了频繁的茶文化的交流。

  之后,茶叶文化的专家与大陆的同行专家互相探讨,对于茶叶的生产、制作以及销售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台湾茶文化团体的频繁来往,复兴了大陆茶艺文化。后来也有了在同一个舞台讲述中国的茶艺。

  唐代是中国茶艺的成熟时期。唐代期间,大量文人从事茶事,也写了大量的诗歌去赞颂茶艺,从而让茶的品味有所提升。唐代很多诗人都撰写了关于茶的诗句。著名的诗人有李白、白居易、杜牧等为代表。这些诗人对茶文化有独特的见解。他们品茶,不仅仅是为了解渴的生理需求,更重要的是对茶在各方面特点的心理感受,他们的诗句借助茶的特点,突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品茶也成为他们的生活情趣,借茶抒情,使得茶有了文化意蕴,有了艺术价值。

  唐代陆羽有高超的煮茶技巧。简而言之就是9个步骤,对茶叶进行精心采造;鉴别茶叶的好与差;品茶的茶具也有讲究;煮茶时的火候要掌握恰当;添加适量的水;进行炙茶;对茶的碾末;进行煮茶以及饮茶。

  宋代人对茶的追求在于真味。宋代品茶在于茶的香味,因此宋代诗人描述茶的诗句大多称赞其美味。宋代茶的三大标准是色、香、味。

  与唐代相同的是宋代的点茶,宋代所使用的茶叶仍然是唐代茶叶。宋代喜欢茶汤泡沫,蒸青容易使味道损失,于是在民间传播的直接烘焙的散茶受到很大欢迎。

  明代的茶艺技巧有了新发展,出现了炒青。茶叶经过炒青,味道更佳,色泽也更青绿,茶的滋味也更使人陶醉,茶叶也开始使用直接用开水冲泡。于是宋元时期出现了散茶冲泡。

  中国茶艺的演变历程,由混煮到煮茶再到点茶最后到泡茶。中国茶艺不断发展,而茶艺的方式也更加简约化,为茶艺增添了生活与艺术气息。

  茶艺发展有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唐代、第二次是宋代、第三次是明代。中国的饮茶发展,从前主要用于药材的使用,到唐代便成为了饮茶。唐代饮茶的发展,关键人物便是陆羽,他对茶艺技巧的使用,使茶文化上升到更高一层。宋代的茶艺法是点茶,使茶文化真正成为艺术文化。明代,是泡茶的兴起开端,属于茶艺的转型。

  茶艺是中国的一门艺术,从茶艺的学习中,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底蕴。品茶成为一种生活的享受,在茶中感受生活,平静内心。

  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茶叶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而对于茶叶的鉴别工作也需要谨慎对待,不能让劣质的茶叶影响我国茶文化的发展。

  茶艺师是指具有一定的茶叶专业知识,并具有较高茶叶泡制表演技术的人员。随着茶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人们追求丰富文化生活需求的提升,茶艺师的地位和需求量得到大幅度提高,茶艺师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而时尚的职业。

  信阳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具有2000多年的种茶历史,信阳毛尖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色绿”的独特风格而享誉中外,早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就荣获金奖,1959年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但在茶艺师培训方面的普及度和推广度却不能够与信阳悠久的茶文化相匹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起步较晚。信阳正式开设茶艺师资格考试始于2007年,当时仅有一家机构――原信阳农业高等学校(现信阳农林学院)组织中级茶艺师资格考试,且仅限于本校茶学专业学生参加考试。二是培训人员少。目前市场上参加茶艺师培训的学生和学员来自不同的社会群体,年龄不一、职业不同。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职业需求型”,他们多来自茶行业的销售、服务和管理领域,既有茶艺师持证上岗职业门槛的要求,也有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的需求;另一类是“兴趣爱好型”,他们对茶学、茶艺感兴趣,希望通过专业机构的培训,增加知识,提高素养,缴纳几百到上万元不等的学费参加培训。但目前信阳参加茶艺师培训的社会学员较少,培训规模也小;现有的茶艺师培训以中级茶艺师为主,高级茶艺师较少;现有的培训机构主要是以公办院校办学为主,其规模和知名度仍在不断提高中,且目前尚未开展针对社会学员的茶艺师培训。三是经信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批准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中仅有1家(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能够进行中级茶艺师、高级茶艺师的职业资格评定。

  信阳地区产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考证,陆羽在《茶经》中评价信阳茶为淮南地区数一数二的好茶;北宋时茶叶的集散地十三茶场,信阳就占有其三:光山、商城、子安。以信阳茶为载体的信阳茶文化,千百年来始终根植于茶区人民心中,融入普通百姓的精神世界,在日常饮茶习俗中得到充分体现。据《重修信阳志》记载,信阳古风,除夕祭祖要“并陈果实酒茗”并“祀土地神、灶神、中溜神、门神、行神、井神”。茶的地位与酒并论,成为敬神祭祖的必备物品。据《茶德》载:“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足见信阳茶区,以茶忠君、敬父母早有传统,且已融入寻常百姓日常生活当中。

  但是,如今的信阳已经很少见到如此茶风茶俗,以前的茶馆变成茶会所、茶餐厅,饮酒、打牌成为习以为常的聚会活动之一,喝茶、泡茶似乎已变味许多。年轻一代的信阳人接受的更多是咖啡、红酒、可乐、果汁、奶茶等饮品,对茶的认知程度很低,对饮茶、泡茶、喝茶的耐心缺失,这不仅是形式上的没落,更多的是意识上的淡化。因此,弘扬信阳地区茶风茶俗,让年青一代逐渐树立饮茶风尚,是目前推广信阳茶文化工作的当务之急。从政府层面,以信阳市茶叶办公室为政策实体,大力开展“全民饮茶日”的推广活动,同时深挖信阳古老的茶民俗,通过现代多元化的媒体和渠道向大众传播,从精神层面让新一代信阳人关注茶、了解茶文化;从企业层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茶艺活动,树立信阳茶文化品牌,让茶更加深入人心。比如茶叶企业在春茶上市期间开展“信阳毛尖开放日”活动,带领年轻消费者参观茶园、茶叶加工厂,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茶叶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从而重视饮茶;茶馆企业可开展带有信阳特色的信阳毛尖茶艺表演活动,优美的茶艺表演通过独具特色的茶艺解说词、信阳民俗曲调为背景的音乐,将更好地展现信阳茶文化的特色。

  近年来,信阳茶文化、茶事活动逐渐丰富起来,除了常规每年举办的信阳国际茶文化节、茶业博览会之外,信阳毛尖春茶开采活动、茶文化进校园、小学生茶艺表演比赛等活动也都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活动举办规模、频率和水平逐步提高,通过以茶为媒的各种茶文化活动的高水平展示,良好实现了信阳茶文化产业的升级发展。但目前信阳现有的茶事活动主要是经济发展层面通过茶叶带动农业、商业发展,茶叶和教育行业的结合只是最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活动,茶文化与民风民俗的融合、茶文化与具体艺术形态的结合等领域的茶事活动尚未开展。因此,开展更多以茶兴文、以茶育人、以茶入艺、以茶作礼等具有特色的茶事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信阳人深刻感受到茶文化、茶艺的吸引力,推动茶叶与经济、文化、商业的共同繁荣发展。

  是社会培训机构,主要针对社会人员开办;另一种是高等院校(以信阳农林学院为典型代表),主要针对在校学生开展茶艺师职业资格评定活动。但随着社会对茶艺师职业需求的增加,一方面,现有的茶艺师数量尤其是高级茶艺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茶叶企业、茶馆、茶会所、酒店、旅游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信阳现有的茶艺师社会培训机构数量较少,其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与社会需求的匹配程度也不高,企业的认可程度、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都有待提高。对于茶艺师培训行业,培训机构的资质、师资水平、教育经验等条件决定了茶艺师培训的效果。结合信阳市现有资源来看,整合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的教学资源匹配社会化学员的需要,将是解决目前信阳市茶艺师培训渠道问题的关键。高等院校开展茶艺师的培训工作,以多年的茶学专业教育为积淀、以双师双能的教师资源为主导、以职业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独特优势,可以有效保障茶艺师的培训水平;同时,这种结合将有利于学校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大大拓宽了教师社会实践的渠道,提升了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服务社会的能力,更是高等院校服务社会重要功能的体现KB体育。

  综上所述,信阳作为国内绿茶主要产区之一,茶叶产业发展迅猛,已逐渐成为信阳市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之一。在经济繁荣带动下,信阳茶文化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复苏发展,但是还是难以满足消费者日渐增加的实际需求。因此,加大弘扬茶文化的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拓宽茶艺师培训渠道,进而促进茶艺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从而推动信阳茶文化、茶产业的联动发展。

  [1]杨月琴,王荣华茶艺师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J].读书文摘,2015(12):87

  [2]卢祺义上海茶艺培训工作的回顾和现状分析[J].农业考古,2005(2):78-81

  [3]公刘子茶艺师职业培训之由来[J].中国茶叶,2012(7):32-33

  [4]程善兰苏州茶艺师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业考古,2013(5):98-100

  茶艺美学是茶艺文化中渗透出的一种美学元素,是从选茶、煮茶、品茶以及论茶等一系列活动中所升华出的一种美学艺术。茶艺的美学元素不仅包括物质形象上的茶叶、茶具、茶技,还包括心灵精神上的茶德、茶思想、茶文化,其涵盖的内容极为广泛。

  1.2.1符号标志茶艺美学是在一系列茶艺活动的基础上而衍生出的一种美学艺术活动,其因独特的美学价值而被视为一种特殊的美学符号标志,从形这一方面对茶艺美学的符号性进行了完美地诠释。茶艺美学的形象符号是茶叶、茶具以及茶技这些外在可见的物质形态,其穿插于茶艺表演的始终。例如,茶叶在冲泡过程中,随着沸水浮浮沉沉,在飘渺的烟雾中,如花朵一样慢慢绽放,片片芽叶儿如婴儿般舒展开身体,活灵活现的样子,颇为赏心悦目。而茶具之美主要是指盛茶饮茶的器具,古朴的茶坞、精致的茶鼎、奇特的紫砂壶,各种巧夺天工的茶具制品,进一步凸显了茶艺表演活动的美学性。此外,技艺精湛的茶技也是茶艺美学的核心,沏茶者通过神态、动作以及风宜态势等将煮茶、泡茶、冲茶等动作于一气呵成中尽现茶艺表演的艺术性。

  1.2.2情感表达茶艺美学传递给人的是一种形态物质美学感受,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美学享受。金玉其外内在其中,茶艺美学所透露的情感价值更让人值得回味。同时,茶德、茶学、茶文化作为茶艺美学的内在符号标志,无时无刻不散发着茶艺美学的精神美学内涵。茶德中的“廉”、“美”、“和”、“静”的思想从精神层面渲染出了茶艺美学的文化性意义,给予饮茶者以愉悦舒畅的精神美学享受。茶学中所蕴含的“中庸尚和”的思想,对于饮茶者心境的营造也具有一定的净化洗涤作用。同时,茶文化中的“自然空灵”之意,所传达出的豁达淡然之情,使人于慢节奏中思考人生。从不疾不徐的茶艺表演中享受此刻的静谧,引起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共鸣,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享受。

  1.2.3审美艺术茶艺美学是集茶文化美学元素于一体的一种特殊茶文化艺术形式,其是茶文化美学因子艺术性的具体体现。因此,茶艺美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茶文化现象,带有浓厚的审美艺术性。一方面,茶艺美学从茶叶、茶具以及茶技等方面对茶艺美学的外在形象美进行了不同的阐述。以婀娜多姿的茶叶、匠心独特的茶具以及炉火纯青的茶技来烘托茶艺美学的物质形态的审美艺术性。另一方面,茶艺美学融合了茶德、茶学、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并将其以不同的形式注入到茶艺表演的方方面面,动中含情、情融于动,营造一种情景交融的气氛,从而衬托出茶艺美学的内在之美,使茶艺美学的情感艺术萦绕于每一个人的心间。茶艺美学通过对茶文化美学元素的深刻挖掘,充分地阐释了茶艺美学的秀外慧中之美。

  2.1茶艺美学在美术审美教学中的运用与审美教学的本质不相符合美术审美教育的本质是以审美为核心,通过各种艺术手段运用一切美学形式对大众进行美学教育。美术审美教育作为一种高级的文化艺术教育,其主要是通过耳濡目染的艺术熏陶来美化大众的心灵精神世界,从而促进其审美意识的提高。但是,我国美术审美教学在应用茶艺美学这一元素时,没有立足于美术审美教学的本质,进行茶艺美学美术教育。简而言之,茶艺美学美术审美教学中没有充分把握美术教学的审美实质。我国美术审美教学历来不被重视,大部分学校所树立的教育理念是“重文化轻艺术”,这种观念下的校园文化对于美术审美教育的关心只停留在应付文化课考试的阶段,更遑论茶艺美学美术审美教育的地位,亦是不受待见,不为人所注意。所以,也导致了茶艺美学美术审美教育的审美性被忽视。

  2.2美术审美教学中的茶艺美学元素的应用不够充分我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茶艺表演也是由来已久,茶艺美学是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与美学沉淀而成的一种艺术文化现象,其所潜藏的美学价值自然不言而喻。但是我国美术审美教学中在应用茶艺美学元素时,对于茶艺美学元素缺乏深入地剖析与探究,大部分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浅尝辄止的层面,极大地抑制了茶艺美学元素的审美艺术性发挥。一方面,茶艺美学美术审美教学专业教师对茶艺美学元素的认知程度过于浅薄,甚至对于茶艺美学的基本艺术内涵都不曾知晓,更别指望其能对茶艺美学美术教学进行实质性授课。另一方面,茶艺美学元素体系结构过于庞杂,其第一次走进美术审美教育的课堂,由于茶艺美学知识的匮乏,大部分教师对于其在美术审美教学中的运用是一筹莫展,完全无从下手,从而也导致了茶艺美学元素在审美教育应用中的尴尬境地。

  2.3美术审美教学中茶艺美学精神情感融入不足美术审美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情感的渗透,通过揣摩与传达内心的思想感情,来达到一种主观与客观相融合的艺术境界。茶艺美学中的美术审美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情感意识观念,激发学生的想象创造力,表达内心深处的渴求,甚至也能促进其思维方式的转变。茶艺美学在被引进到美术审美教学中所折射出最大的障碍问题是情感文化的缺失,即茶艺美学的精神实质并没有被深刻地融入到美术审美教学中。茶艺美学的精神核心所包蕴的情感艺术被忽略,其人文内涵艺术价值并没有被广泛地认同与接受。教师在进行美术审美教学中对于茶艺美学的情感因素并没有进行过多分析,抑或者对茶艺美学的情感因子是直接漠视,从而导致了学生创作的茶艺美学作品大多缺乏灵性。

  3.1立足于美术审美教学的本质对茶艺美学进行探析茶艺美学美术审美教学对于学生的心灵、品性以及人格具有良好的塑造作用,意蕴深厚的美学元素、广博的文化内涵,能不同程度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极大地提高其文化艺术的感知力,缓解其繁重的学业压力,是以艺术化的方式于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因此,应以美术审美教育的本质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融入茶艺美学元素。首先,应转变“重文化轻艺术”的教育观念,以“文化与艺术并重”作为核心教学理论,将语文数学英语文化课程与茶艺美学美术审美教育置于同等的重要地位。其次,从根本上对茶艺美学美术审美教育的本质进行全方位探讨,结合茶艺美学元素的“形神兼美”的特征开展美术审美教学活动。

  3.2将茶艺美学与美术审美教学进行相得益彰的结合茶艺美学美术审美教育,对于学生文化艺术细胞的培植与人文主义情怀的培养具有鲜明地促进作用,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意义。因此,在进行美术审美教学过程中不容小觑茶艺美学元素的潜在性价值。一则,美术审美教学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对茶艺美学进行深入性研究,从观察茶艺表演开始近距离地接触茶艺美学,对茶艺美学的美学性从物质形态的探析拓展到精神层次,不孜不倦地将茶艺美学思想钻研透彻,从而提高其茶艺美学美术审美教育的专业素养。二则,在进行茶艺美学元素的引入过程中,要先从茶艺美学的体系结构入手,构建完整的茶艺美学思想框架,而后将茶艺美学思想的基础知识逐步渗入到美术审美教学活动中,以知识层层递进的形式进行茶艺美学美术审美教育。

  3.3充分挖掘美术审美教学中茶艺美学的情感元素任何美术作品的创作都需要融入一定的思想感情,其必定是作者最原始诉求的一种表达。目前,我国茶艺美学在美术审美教育中的应用已屡见不鲜,但是其教学仍然停留在最初的茶艺美学形式教学阶段,没有上升到茶艺美学情感教学的高度,无论是基础美术审美教育还是高等的美术审美教育,始终处于茶艺美学的最基本阶段,鲜少有涉及到茶艺美学美术审美情感教育的内容。而情感教育才是美术审美教学的关键所在,缺乏艺术情感的美术教育是对美术审美教育本质的一种亵渎。因此,教师在进行茶艺美学美术审美教育过程中,应该以茶艺美学情感为主,对学生进行情感式启发教育,综合运用情感教育的各种手段体验茶艺美学的情感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机能。

  3.4不断发挥自主创新精神对茶艺美学进行突破性创造茶艺美学在应用到美术审美教学过程中时,缺乏创造性元素的注入。大部分学校对于茶艺美学都是简单地添加到美术审美教学中,完全没有根据美术审美教学的特点对茶艺美学因子进行创新性发挥,从而导致了茶艺美学美术审美教学课程的枯燥与单调性,更是直接消退了学生对于茶艺美学的研究兴趣。因此,茶艺美学作为一种新元素被运用到美术审美教学课堂,应该以一种新姿态进驻到美术教学活动中,从茶艺美学美术审美的教学方式与内容上进行突破性创新。在沿袭传统美术审美教学手段的基础上根据茶艺美学的艺术性,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茶艺美学美术审美教学。

  [1]刘新苗.试论在美术教育中突出审美教育本质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8):187.

  [2]王海龙.浅析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4):207.

  [3]赵晶.谈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艺术教育.2010(5):46-47.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在中华大地上,茶文化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茶文化自身不断壮大,不断丰富,同时也对其他文化艺术领域产生影响。音乐与茶之间从古至今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中国音乐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传承,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丰富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内涵和形式。而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以茶艺表演最具代表性,在茶艺表演中,茶文化元素与音乐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为人们创造了优雅、宁静、志远的氛围,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品一杯温热的茶,一边听着悠扬的音乐,一边欣赏雅致的茶艺表演,身心都得到放松,精神世界得到熏陶。这种茶文化与音乐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十分受现代人的欢迎和青睐,研究中国茶文化元素在音乐中的体现,茶艺表演是非常好的媒介和平台,下文对此进行具体研究。

  茶被认为是一种最佳饮品,自古至今就受到中国人的喜爱。从神农尝百草时期至今,我国已有了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将茶文化这种自然元素与人们的生活良好结合,让生活品质得到保证,也可以让茶的艺术形式得以展现。古人以茶会友的传统,让人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而如今,中华民族将茶作为一种饮料,也让我国有了一种特殊的饮茶形式。茶文化在形成和传播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形式,让茶文化得以展现的同时,保证遵从茶文化的内容,进行相关理论宣讲。各地在盛大节日期间都会举办与茶有关的活动,在丰富节日气氛的同时,以茶艺表演的形式,进行茶文化宣传,是对我国茶文化的一种尊重。茶文化涵盖了多方面内容,从诗词书法、歌舞戏曲,再到如今的哲学、天文、地理、宗教、民俗礼仪、旅游医药等各个方面,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结构丰富,内容也符合大众需要,茶在进行生产和销售的同时,也有地方特色,且满足地方消费理念,这是茶文化得以良好宣传的基础。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让人们的精神文明世界得以充实。不同地区都有其独有的茶文化习俗,将茶文化与音乐结合的模式进行展现,可以更好的让人们享受生活的美好和音乐的律动,更好的品位人生。

  按照人们实际生活需要,将茶文化元素与音乐相结合,可以在展现不同历史时期的茶文化风土人情的同时,让茶的艺术形式得以呈现,也丰富人们业余时间,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给人以精神的享受和灵魂的安慰。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进行展示时,所选取的音乐要富有一定的内涵,音乐节奏与风格要严格筛选,保证可以将茶文化中所具有的艺术效果进行全面展示的同时,让人们在品茶、选茶的过程中,领略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文化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聚集了中国民间习俗的同时,也沿袭了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活动特色,因此,茶艺在进行展示时更符合中华人民的观赏需求,也更能展现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效果。品一杯好茶,坐于清新淡雅环境之中,才能更好的对人生进行思考,对生活充满向往。人们在相互交谈过程中还可以品尝到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水,为业余生活增添了一份恬静。为了将茶文化更好地与音乐结合,不同的茶楼KB体育、茶馆都会播放相应的茶主题音乐,让人们在品茶的同时,耳濡目染的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茶艺表演是将茶文化与音乐相结合的最完美体现形式,为了丰富茶艺表演内容,在选取传统音乐的同时,按照音乐的节律进行相关的表演动作,呈现出茶文化的基本内涵的同时,让整体的表演动作行云流水般地展现给观众。由于在茶艺表演过程中需要选取具有一定节律的传统音乐,因此表演者在时间上进行相应的彩排工作,让整个的茶艺表演过程符合音乐的播放节奏,才能更好的将茶文化与音乐相结合。正确的选题音乐才能让观众在欣赏娴熟的茶艺表演过程的同时,让音乐配合茶艺表演,进行茶文化宣传活动。

  播放以茶文化为主题风格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表演者的情感,也是茶文化宣传的一种形式。茶艺表演过程中,表演者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进行情感表达,让观众可以按照音乐的律动产生相应的共鸣,每一位表演者的肢体动作、为茶艺所选取服装,都要具有茶文化特色,按照观赏者的表演需求,配上优美的音乐,才能让茶文化思想得以完美的展现。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涵盖了我国多行业的文化精髓,因此,在进行茶艺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必须要具有丰富的情感,让每一个肢体动作都可以与音乐相结合,才能进行宣传茶文化的同时,更好地将情感进行表达。

  音乐有不同的演奏风格,所以在选取传统音乐的同时,要将茶文化良好的与其结合,就需要选取具有特点的音乐形式,按照音乐的节奏转换和律动旋律,将茶文化融入其中,才能让观赏者在聆听美妙音乐的同时,更深层次地认识我国优秀的茶文化历史。茶文化具有一定的艺术形式,而音乐的选取也具有独有的艺术风格,二者的融合将是音乐的一种全新的展现方式,也是茶文化可以得到继承和宣扬的一个全新渠道。

  人们在观赏茶艺表演的过程中,会被表演者的娴熟动作所吸引,更会被音乐的动感旋律所牵绊,因此在观赏的同时,更容易进入到放松和享受的氛围当中。人们的生活中可能会存在巨大的压力,因此,观赏茶艺表演过程中,表演者要懂得与观众互动,让每一位观赏者的视觉、听觉与音乐相结合的同时,更好地展现茶文化具有的高深境界,也更好的对茶文化所具有的艺术效果全面认识。

  茶艺表演过程之前,需要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在了解音乐主题和旋律的同时,掌握音乐的播放规律和停顿节奏,按照音乐的播放顺序进行茶艺表演,才能让更具娱乐休闲的效果,也才能对茶文化所具有的更深层次的精神领域进行展示。每一位观众都渴望在了解茶文化的过程中找到音乐中所表达的含义,表演者富有情绪的表演动作,让表演形式更具感染力,也让表演过程更具观赏性,由于富含了传统音乐的茶艺表演,因此表演者要将自己的意境与茶文化灵魂相融合,用自身情感展现茶文化理念,才是对茶文化的一种尊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茶艺表演者对背景音乐的选取难度。

  每一种茶叶的烹茶、煮茶、技艺过程都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表演时,表演者要将选取的茶叶品种需要进行介绍和分类,每一位观众所看到的表演形式都会按照茶叶的种类进行编排,才能更好的展现茶文化内容,同时让茶水更纯正可口。每一种茶叶的品质和色泽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进行表演之前,表演者也要对茶叶的类型和所具有的功效有详细的了解,按照茶的味道和香味来设计茶艺表演。每一首背景音乐的选取,都要能够良好的与茶叶品种相结合,才能让人们听到音乐的同时,进一步将注意力转移到茶艺表演者的身上。比如选取《梅花三弄》或者《茉莉芬芳》作为表演曲目,让观赏者可以聆听传统音乐的同时,更好地与茶文化具有的艺术风格产生共鸣。

  古人对音乐有更深的造诣,在创作不同诗词歌赋的过程中,融入了自身对茶文化的理解和思考。而所创造的音乐,也可以更好地与茶艺表演相融合。例如:《春江花月夜》所具有的艺术风格,就可以将乌龙茶更好地得以呈现。由于乌龙茶具有韵味独特、沁人心脾的口感,因此选取这种典雅高贵的诗词曲目,可以让茶文化的艺术形式上升一个层次,也可以让人们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感受乌龙茶所具有的沉稳与庄重的内涵。配以古典音乐形式,对乌龙茶本身所具有的特色进行传承,让茶的香气和韵味得以更好的呈现,才是对我国茶文化的最佳宣传手段。

  我国茶文化蕴含了多方面内容,比如在典籍和诗词、书法、文学艺术等方面,同时也包含了音乐、舞蹈等文化精髓,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可以按照背景音乐的旋律进行相应的表演动作,配合夸张的表演手法让整个表演过程娴熟流畅。每一位表演者要懂得选取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音乐形式,按照音乐的需求在进行表演过程中,将茶文化良好的进行融合,可以更好的展现表演者的表演功底和表演技巧。表演者还要根据环境形势来选择背景音乐,按照周围环境和室内装饰风格,来选择与其相符的背景音乐,才能让每一位观赏者由内而外的对茶文化产生一种敬佩之感。进行茶艺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可以以《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通过肢体的节奏与音乐的律动节奏相一致,才能更好的展现茶艺表演所具有的魅力。比如,在进行室外茶艺表演过程中,选取更空旷宁静的音乐风格,来展现茶文化所具有的艺术效果。室外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选取,多半以《高山流水》或《姑苏行》为主,这也展现了我国人们对茶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文以茶艺表演为例,对茶文化元素在音乐中的体现进行了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能够发现,茶文化与音乐的融合,促进彼此的发展与完善,在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茶文化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力,而音乐赋予了茶文化更多的艺术内涵,提升了茶文化的艺术地位。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音乐的完善、创新,进一份绵薄之力。

  [2]牛玉慧.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福建茶叶,2016(1):220-221.

  [3]刘雪花.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福建茶叶,2016(10):113-114.

  [4]魏林红.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体现———以福建土楼造型为元素的产品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包装工业,2013(10):56+58.

  茶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是摆在我们现代人面前的一个既年轻又古老的话题。“茶艺”一词最早出现于70年代中期,直到1982年才由台湾“中华茶艺协会”正式推出,伴随着现代茶叶的发展,茶艺成为一门新兴学科。自此之后,“茶艺”一词被广泛接受,而且也传播至港澳和大陆。

  有关“茶艺”一词的定义,《中国茶道》的作者丁文认为茶艺是指制茶、烹茶、饮茶的技术,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时便成为一门技术。学者寇丹将茶艺理解为茶人根据茶道规矩再经过艺术加工向宾客展演茶的冲泡、饮品等的展示,在最新出版的《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对茶艺的定义为泡茶与饮茶的技艺。当代学者对“茶艺”的说法虽然不同,但是看法大体一至,即“茶艺”主要指茶叶的制作、冲泡和品茗的技术。

  “茶艺”的内容总体来说可归纳为三大部分:技艺、礼法和修道,技艺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礼法指礼仪规范和习俗;修道是指个人对生活道路、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候选,古人的“茶道”与今天的“茶艺”是有区别的,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古人更偏重于“道”即泡饮茶的精神追求,后人更注重泡茶的技艺和品质也就是“术”,提倡“道”“术”并进,“道”“术”同兴。从古代至近代,对国民影响最深远的思想是儒家和道家,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仁政,以仁治人”。强调“修已爱人”、“看自省慎独”,将建立一个有文化修养的高度文明社会做为理想目标,茶对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修身养性,提神益思有十分好的作用,因而倍受推崇,当时的文人雅士大多都爱饮茶,擅于烹茶,更甚者对茶的历史文化、茶的生产加工都有所了解、精通,他们深信“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这其中正是融入了儒家思想。

  作为儒家思想的对立补充,道家思想,充分体现了人们的生活向往和精神追求,道家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充分说明了道家的核心思想,即天人合一,崇尚自然,道家主张去尘脱谷,恬淡无为,通过养生达到健康长寿,这种理念与茶的本质不谋而合,茶能使人心静、神清气爽,在对茶道、茶事的进行过程中,能净化人心,除烦杂之念,对道家来说,无疑是最佳的修行辅助。

  佛家有偈语“禅茶一味”,证明茶文化与佛教文化是互相融合的,“禅”与“茶”的最终追求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在茶中可悟禅意,在禅中可悟茶道,达摩祖师曾面壁修行、调心,困顿乏力之时全靠茶去其昏滞;唐代高僧怀海禅师修订《百丈清规》,专设茶头,详细规约;赵州和尚赠与众僧的一偈“吃茶去”,产出“万物归一,万世流芳变不离其宗”的真理。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大宗,儒、释、道三家与茶文化水融,相辅相成,进而产生了禅茶文化,其结合了儒家之正气,道家之清气,佛家之和气,茶人之雅气,包含了“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的社会功能。

  茶艺随着喜爱的人越来越多,茶艺的形式也随着日常生活、社会应用的增多而演变多种多样。谈到茶艺,人们往往联想到气质高雅的茶艺师,合着悠扬的音乐,向宾客展示几个夸张的泡茶动作,这种认识如今已变得很片面,茶艺的本质并不是一种表演,而是生活艺术,其最终目的是要了解茶、泡好茶、享受茶。随着时代进步,茶艺不再是少数人了解和享受的一种表演,它正逐渐演变为大众生活方式,是技艺与美学相结合的生活艺术,富有情调、健康、时尚。茶形式大致可分为:舞台表演型、生活待客型、推广营销型和修身养性型,多种茶艺形式的开发、推广和普及,对促进整个茶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茶艺的形式虽多,但都遵循同一基本特征,即茶六要素,一、人之美。学习茶艺,先要提高自身修养,有良好的气质,仪态要端庄、大方,言辞文明礼貌,举止得体,不亢不卑,最重要的是对茶有一定了解,在茶艺活动中能讲解一款茶的基本信息;二、茶之美,即选一款好茶。现代茶艺对品饮环节相当重视,能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场合、不同人群选择沏泡合适的茶,对茶艺活动的成功与否起决定性作用;三、水之美,泡一壶好茶,选对水是一重要条件,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茶汤的色、香、味,清代好茶之士张大复曾说过“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四、器之美,茶艺活动中器具是必备的,是人们能直观所见的,茶具的选用能体现个人的审美情趣、能体现茶艺活动的主题,同样需要就时应景,应不同的人来准备。另外,茶具的清洁工作亦十分重要,用洁净无暇的茶具泡茶是对客人最起码的尊重;五、境之美,针对不同的茶艺活动,对茶席做出相应的布置,增强茶艺演示的视觉美感;六、艺之美,其包括了动态美、内涵美和神韵美,现今,“鲤鱼翻身”、“凤凰三点头”之类的基本动作已落入俗套,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的欣赏趣味和要求。应该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一味地遵从老套路,难以提高茶艺演示的品位。精神层次过低,更谈不上体现出神韵美,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神韵美也是因人而异的,大同小异的表演动作则限制了神韵美的显现,由此,茶艺师的个人修养和对茶的感情变得尤其重要,优秀的茶艺师要能通过外在的表演形式将茶的文化,茶的精神和人性的美好凸现出来。

  茶是一种代表和平的绿色健康饮品,是大自然馈赠的一份珍礼,中国茶文化的仍是人类最可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中国人,更应该习茶、懂茶、以茶育德、以茶养德,弘扬茶文化精神,让祖先传下来的瑰宝―茶文化精神不断的发扬光大。

  茶为国饮,自神农以来,滋养着世代炎黄子孙。在当今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条件下,她越来越受到中外茶人的青睐,可以之养身健体、敬客会友、寄托精神、创业营生。饮茶之热催生了一个新兴的职业——茶艺师。茶艺师既是饮茶热的产物,又是饮茶热的“加速器”。她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作为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技术人员,为茶和顾客搭起了一座温馨而有品味的绿色之桥。

  升温的市场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鲜血液,很多大专院校都开设了茶艺专业、茶艺课程和茶艺师的培训项目,如何培养茶艺人才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当前茶艺从业人员,在稳定性、整体素质、技能的全面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

  根据《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茶艺师职业定义为:在茶艺馆、茶室、宾馆等场所专职从事茶饮艺术服务的人员。分设五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茶艺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具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人际交往能力、形体知觉能力,有较敏锐嗅觉、色觉和味觉,有一定美学鉴赏能力的茶饮艺术服务人员。五个等级的茶艺师,在礼仪与接待、茶艺准备与演示、茶事服务与销售、茶艺馆布局与设计、茶会组织与管理、茶艺管理与培训等六项指标内容上有五个不同等级的要求。

  1.茶文化休闲产业的发展刺激茶艺人才需求量的上升。中华茶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茶文化对人们来说既是物质层面的给养,又是精神层面的享受。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文化层面消费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茶饮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和功效,受到人们的青睐,茶文化休闲产业也在近几年热起来,茶叶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及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茶馆、茶楼、茶坊、茶会所等纷彩呈现,所有这些又刺激了茶艺人才市场,要求茶艺人才在质和量上都有稳定的保障。

  20世纪90年代,高职院校一些新专业如茶艺专业、茶学专业应运而生,旅游专业和一些休闲类专业也开设了茶艺课程。教材和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

  2.茶艺人才技能要求。对于茶艺人才,2002年6月国家制定了《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茶艺师的职业技能要求主要体现在:具有丰富的茶叶基础知识和茶文化知识,得体的接待礼仪,娴熟的茶叶冲泡操作技能,丰富的调配茶水饮料技能和经验,能揣摩顾客心理,适时推介茶叶和茶具,进行茶事服务。对于茶艺技师和高级技师,还要求能在以上茶饮服务能力基础上,对茶艺馆进行设计和布置,能进行茶艺的编创,对茶艺馆进行技术管理,并能开展对初、中、高级茶艺师的培训,能提升茶馆的社会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根据以上内容,高职院校对学生茶艺技能的培养应该包括:茶文化知识、茶叶相关知识、茶具相关知识、接待礼仪、茶艺冲泡技能、文化艺术等。丰富的茶叶基础知识和茶文化知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茶栽培、茶加工、茶贸易知识,还体现在茶采购、茶贮藏、茶艺沏泡技能、茶水饮料调配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茶艺文化艺术也是多方面的,如乐器表演艺术、插花艺术、装饰设计艺术、服饰艺术、茶饮调配艺术、语言艺术、管理艺术等。另外,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茶艺英语也成为茶艺重要技能之一。

  2006年以来,教育部16号文件等进一步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人才,从理论和实践上为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扫清了道路,指明了方向。高职茶艺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茶艺服务人才,为了完成这个目标,首先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培养的途径,为社会培养适应茶业经济的高级人才。

  1.优化教学团队,提升教学水平。茶艺服务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教材和师资力量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许多教师还需要进行系统的、高质量、专业化的培训学习。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对茶艺师国家标准和茶艺相关资料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教师可定期到专业培训机构集中培训学习,到各个茶艺馆、茶会所实践学习,多与茶艺一线服务人员交流沟通学习,不仅要学习茶叶、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和茶艺技能,还要增加人际交流、服务礼仪、茶楼经营管理等课程。还可以聘请茶馆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日常的教学。只有不断优化茶艺教学团队,提升教学水平,才能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

  2.构建与职业资格相融合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至关重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茶艺师技术领域和岗位要求,参照茶艺师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尝试以茶艺馆工作的过程为主线,重组茶艺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适应培养高技能型学生和企业的要求,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3.改革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成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而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培养高技能茶艺服务人才,就必须强调校内学习与茶艺馆等工作场所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

  另外,积极参与各级技能文化节和茶艺技能大赛,让学生通过舞台展现,现场表演,锻炼胆量,锻炼茶艺技能,增加茶艺表演的经验。

  4.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茶艺服务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茶艺本身,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文体素质。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金都管理学院为例,开展了针对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的琴棋书画培养工程,既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强化了学生的琴艺、棋艺、书法、绘画技能。很多有这些才艺的同学,在2013年中华茶艺技能竞赛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茶艺的教学活动和组织竞赛,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茶席创新到茶品创新,从茶具创新到解说词的创新,创新可以无处不在。今年,本人带领学生参加浙江省茶艺技能竞赛,所编的创新茶艺“缘定今生”新娘茶,在传统茶俗的基础上进行茶艺表演,增加了一些创意元素,如茶席布置,以时尚暗纹提花的米色桌布为底布,桌布中间衬上一块42cm见方的传统婚礼用大红锦缎,色彩温馨、鲜亮、喜庆,又不失时尚感,桌角盛开的百合,既象征了新娘新郎纯洁的爱情,又暗示新婚夫妇百年好合,白头偕老。茶艺解说词也注入了同学们的努力和创新,如以“春秋天合,凤凰佳得”喻赏茶,以“冰清玉洁,凤凰戏水”喻洁具,以“凤穴求芽,水晶送祥”喻投龙井茶、置冰糖,象征新娘新郎的爱情冰清玉洁,甜蜜美好。

  身为一名茶艺教师,本人不断探索茶艺课课程的改革与创新,2013年完成校本课程《中华茶艺》,经常参与和企业如杭州紫萱度假村、青藤茶馆的合作,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文化节和茶艺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实际上岗工作能力。本文的研究,再一次为课程改革与开发、提升教学水平打下一定的基础。

  [1]江万绪.茶艺师职业技能标准的提出与茶艺人才的培养[J].茶叶,2001,(1).

  [2]姜春红.项目教学法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

  [3]付帅.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3).

  [4]黎晓霞.高职、高专院校茶艺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2).

  在近7个小时的品茗恳谈过程中,陆教授流露出了他对当前茶界关于“茶艺”、“茶道”与“茶文化”界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之现象的担忧之情,范老师则旁征博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以历史、哲学的视角对这三个概念的含义以及来龙去脉进行了全新解读。

  范:茶道与茶艺是“体”和“用”的关系,可以用方法论来清楚区别。“道”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是形而上的;

  “艺”是有形的,表现于外的。是有形的器物、制度等,是形而下的。在茶中,能表现出来的就是艺。只有艺才能真正表演,道是无法表演的。茶艺偏向科学,茶道偏向哲学。

  我把茶艺的界说分为广义和狭义两部分:广义的茶艺是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业原理、原则,以达到物质和精神全面满足的学问;狭义的茶艺,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

  如何泡好一壶茶是属于科学,是一种技艺。泡茶的方法有千百种。但要泡好一壶茶一定有个公式,一个最好的方法。虽然条条道路通罗马,其中有一条是最省时、省力、最便捷的路,最适合您走的路。这条路就是我们茶艺学要寻找、探讨的目的。

  我常举例说“以茶道为圆心,茶艺为半径,画一个圆即茶文化。”圆心是生命的定位、是生命的立足点。有立足点才能决定方向,才能选择目标。有了方向、目标,才能创造生命的价值。才是人生之道。学茶艺的目的,为的是追求人生之道。圆心定位在此,半径愈长,画出的范围就愈大,茶文化的范围也越大。

  茶文化包括茶道和茶艺,其中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故茶文化中有行为、有物态、有思想、有制度,必须是物质加精神才是完整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形上与形下以茶艺来贯穿,茶道与茶艺的总和才是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悠久,但因没有做科学的整理,用词不准确、规范不明确,所以不够有深度和高度,无法提升,也就不能形成茶道。中国人向来喜欢以茶会友,在品茶之余。谈天说道,意兴遄飞,人人自以为离“道”不远,但曲终人散后。则依然故我。似这般的清谈聊天,哪能把“道”聊出来?“道”可以自由地表达,但需要“悟”,没有悟的道未必是真道。道要传达给别人理解,一般庶民需要有工具、载体和过程。茶艺即是这个部分。

  学习茶艺是为了修习茶道。艺是助人进入道的工具、载体,是过程,同时艺也是道的形式、道的呈现。《庄子》中有“庖丁解牛”的故事,解牛的刀法是艺,但解牛于无形是道,运刀能如此神妙靠的是艺中有道。

  陆:现在的茶艺表演,表演者年纪很轻,应该没有太深的茶道修养,但他“艺”的表现非常完美。这中间的“道”和“艺”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范:艺的表现需要有道,才会有深度的美;而道的体会是需要悟。悟。是积累起来的。人的聪明智能是修行来的,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学习实践的功德来,累积得越多,聪明智慧就越高。年纪虽然轻,有悟性,聪明智慧高,表现出来的艺是有深度的美,自然就完美,因为它是有道的艺。

  范:茶文化发展已经几千年了,过去的人,或说古人,并没有把应用茶和对茶体会的哲学、思想,清楚地、系统地以科学的方法表达出来。思想的表达或表现是需要方法的训练和学习。现代人提出“茶艺”,是领悟到茶文化的核心,且能准确完美地表现出来,能表现出来才能传承,才能普世接受。茶艺可以说是实践、务实的茶文化表现。针对事物用准确的语词来表达。这代表我们现代人的进步吧!

  范:基本上是等于“茶道”,是茶道具体的一面,也就是说要把茶道让人实践,务实地享受茶的生活。茶艺是茶道的具体实践。走向茶道的一步一步过程,就是“艺”,就是“茶艺”。茶道和茶艺,可以说是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语词的~种表达。但是,在表达一种事物时必须具体,表示一种技能、一种职业时。更应该具体清楚。“茶艺”是一种具体的生活应用,是一种技艺。可以拿来表演,让人欣赏的技艺。那就应该是“艺”了;“道”是无形无相的,怎么表演?所以“茶艺”这个名词才是较准确的,“茶艺师”的称呼才是较正确的。“茶艺师”这名词是我提出来的,是经官方认定的,这就是正统。如果说“茶道师”或“泡茶师”,那是不准确的。茶艺师还要懂得茶性,懂得与之相关艺术的运用;泡茶师只是泡茶,那是不够的。

  范:是相通而不相同的。茶艺的理论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我只是一个开拓者,提出一个方向,可能要经过弟子、再传弟子的努力,才能有一个完整的学理、一个坚实的理论架构。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茶能彰显道时,道就寄托在茶中;当茶不能彰显道时,道又会寄托在别物中,或许寄托在咖啡为咖啡道,或许寄托在餐饮为餐饮道……而茶为何能彰显道,适合道寄托?因人类发现和应用茶已有数千年,经过数千年来前贤、大德不断的从各个方面探讨研究应用茶,建设茶的技艺、礼法,使茶中有艺,而艺可入道。

  “茶艺”和“茶法”是相通而不相同的。“茶艺”、“茶法”、“茶道”,甚至于“茶技”,都有所不同。

  范:茶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精华。学茶并不是学大道理,就是学习注意生活小节、注意细微的地方,果真如此,一生行事必定失误少,累积的成就自然就比较大,从茶艺的规矩中学习成就大事的能量。

  范:我认为依人类思想的发展进程来看,未来应该是要以人为本的。而以人为本的就是茶,茶人是社会上的君子,有一点使命感、有一点作为、有一点绅士风度,像一个人的样子。而人能成为一个人的特质,就是有个“礼”在,而礼就是规矩。喝茶有规矩,把规矩表现出来即“茶艺”。如果不提茶艺。喝茶用塑料杯、纸杯就好了。为什么大家会不满足于塑料杯、纸杯?

  英国著名的文学家汤姆士・德昆西说:“茶永远是最聪慧人的饮料”。我们茶人对建立社会规范这件事,是可以有贡献的。

  范:道家讲修道,非常讲究阴阳调和。现在中国人讲泡茶是“道”,近年来又流行起茶席设计,但却没有把道家的思想理论阴阳五行的元素考虑进去,那么茶中所谓的道就没有了根据。现在许多人讲茶道,是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

  陆:范先生您能不受意识型态左右,客观、科学地评论观念性的东西,这是我很敬佩的。您的“道”是很自然地引导人改变。我们大陆现在也在改变,人们的观念逐渐往客观方面走。

  范: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产茶国,也是饮茶人口最多的国家,茶是中国的国饮。要提升茶文化,才能离开庸俗、低俗、媚俗的风气,才能是有品味的人。

  1.1茶文化以及国画艺术创作均推崇“和”的精神境界。我国古代的大圣人孔子主张“仁”,认为宇宙万物都应该互敬互爱,也就是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相处凡事以和为贵,只有和气才能生财。而品茶时就应该具备这样一种心境,只有在祥和安静的心态下才可以体会茶中的韵味,进而在心静如水中入定,最终实现对线茶文化以及国画艺术创作之间是相互依赖的。水是万物生长之源,水茶之间的结合是人们无意间发现的生活奥秘,同理水墨画也是一样,用水墨画来展示茶文化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果,更是对高层次精神世界的向往。要想使茶实现淬炼就必须保证使用好水,其次要掌握好火候,才可泡得一杯色香味俱全的好茶,而这一过程不仅是对材料的拣选,更是茶师的茶道技艺的体现。而以茶为主旨创作的国画艺术同样需要具备相应的手法以及相关要素,即景、气、墨、思、笔、韵,而排第一位的当属墨,墨汁必须在纯度足够高而且质量足够优良的前提下才可创作出一幅上等的茶事绘画。1.3茶文化以及国画艺术创作之间存在内在关联性。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历史也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这其中茶事绘画作品也非常多,例如阎立本绘画作品《萧翼赚兰亭序》,亭阁中与友人一边品茶,一边就共同的文学爱好探讨交流,空气中隐约飘来茶的清香;再如张管的绘画作品《烹茶仕女图》,精心准备茶水,煮茶成为表演,极具观赏价值。中国古代众多文人墨客通常端坐于桌旁,手持书卷,桌上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水,在时光的寂静无声中品读书中精华,空气中漂浮着清新淡雅的茶香味儿,高雅静谧,浓浓的书生气!

  我国古代很多文人墨客对茶文化都十分热衷,对其与绘画艺术的联系更是重视,二者融合使得两种艺术形式得以互补,有利于更全面的去表达人生百态、内心世界以及人生志向等。茶文化有利于丰富绘画艺术内涵,提供绘画创作题材,推动我国传统绘画不断向前发展。而茶从种植到生长,再到加工以及饮用,由于其深受绘画艺术的影响,而使其表现出浓郁的艺术气息,从使用层面直接上升为审美层面,在二者的相互促进下不管是茶文化还是绘画艺术都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美,另一方面二者融合也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向前推进,茶事已经是国画艺术创作中一个与众不同而富有魅力的题材。茶文化在国画艺术创作中的融合还具有明显的时代特性,例如从元朝的茶事绘画作品中就可以发现当时社会的兴旺发达以及茶事的兴盛,到了明清人们多取材山间溪水为背景,通过茶事绘画表达对国家、民族的志向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而到了宋代因为当时的统治者对茶事绘画非常重视,所以在宋代茶文化在国画艺术创作中的融入可谓形神俱佳,创作相当成功,使宋代的茶事绘画在历朝历代也达到了顶峰。例如宋代书画家赵伯骗的《风檐展卷》图,作者通过对人物山水的观察、揣摩,在花鸟方面的造诣非常高,该画作现今珍藏于,内容为一座有坐榻以及湖水的庭院,塌上坐着文人墨客,两侧侍立托着茶盘的白衣侍童,茶托以及茶瓶都用简洁明快的线条勾勒而成,该画作的中心就是茶文化在国画艺术创作中的融合,同时这也是当时文人墨客的日常生活方式,是生活中必须的一部分,即插画、焚香以及喝茶和挂画等,而茶与画总是紧密相连。若站在文化层面进行分析,国画创作内涵丰富,极大的提升了茶事使用价值以及艺术价值,使其上升到文化品鉴的地位,另一方面国画创作也深受茶文化的影响,发展了新的绘画形式,极大地提高了欣赏价值。总而言之,茶文化以及国画艺术由于历史因素以及政治背景等方面紧密的契合性而实现融合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从绘画价值的层面进行分析,绘画从某种程度来说对茶事进步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明朝绘画家冯可宾的画作《岕茶笺》中提到了13种茶,里面有名为“挥翰”的茶,即挥毫泼墨的意思,在此作者提到品茶的时间对绘画来说也是十分适宜的时机,在某种层面上,也说明了绘画的作用以及价值,而以茶事为主的中国画可以对茶事的变迁进行一个清晰、生动而又形象的记录,体现不同时代茶事发展变化的真实情况,即相当于一幅生动形象的图史,例如唐宋时期书画家刘松年的《碾茶图》就清晰的记录了当时茶饼食用前碾茶的茶事事件KB体育,相比于以文字形式进行的记录,国画记载不仅生动而且更加具体,另外用国画来对茶事发展情况进行记载,有利于帮助人们更好的记忆茶事在不同时代的具体情况,所以茶文化在国画艺术创作中的融合是对茶文化发展历史的一种直观记录。

  在中国国画创作中融入茶文化,有利于对茶文化进行宣传,使茶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纵观茶文化的发展史就可以发现,不管是哪个朝代茶事绘画作品都并不罕见,例如唐朝书画家周昉的绘画作品《调琴啜茗图》,到了宋代又有刘松年的绘画佳作《碾茶图》以及《卢仝烹茶图》,而到了元朝出现了赵孟頫的《斗茶图》以及《事茗图》等,上述画作均以茶事为中心创作而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茶事题材在绘画艺术中的运用使绘画题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不过就中国画的层面来说,茶文化在国画创作中的融合,特别是以茶事为主题的中国画深受国内外绘画爱好者的喜爱,正是这种喜爱可以使茶文化借助一幅幅佳作在国内外得到了极为有力的宣传,使之在更为广阔的范围以及领域内得以发扬光大,让国内外更多的绘画爱好者们了解中国茶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和精深。国画艺术就这一角度来说,可以对我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在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中国画以及茶文化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二者在历史发展以及政治背景等很多方面有着高度的契合性,所以二者之间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茶文化在国画艺术创作中的融合做了研究,说明了茶文化以及国画艺术之间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一方面茶文化使国画艺术取材更加丰富,另一方面国画艺术使茶文化从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价值上升到艺术品鉴的高度。从古到今绘画艺术都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其从生活中取材,却超越了生活,绘画如同文字能表达文人雅士的内心世界以及情感、抱负一样,其也具有同样的作用,而茶文化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二者之间的融合进行研究,一方面有利于促进茶文化在新时代不断向前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极大地展示国画艺术的魅力,将国画艺术进行一个更大领域和范围的宣传,使更多人了解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2]顾凌琤.传承拓展融合创新———浅析意象油画中的表现语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321-325.

  随着当前人们文化消费理念不断成熟,如今人们对影视作品的期待值日益提升,当然整个影视作品创作也进入全新历史时期,当前在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其充分融入和应用了美学价值理念,而只有充分融入美学内涵,才能实现影视作品的观赏效果,同时满足人们对影视作品的内涵要求。想要实现美学要求,就需要赋予整个影视作品新的内涵。我国是传统茶文化大国,在整个茶文化艺术体系中,茶艺表演做为其中主要内容,其不仅反映了我国茶文化的发展等级,同时也以其极强的观赏性,被人们所推崇。因此,在影视作品中,融入茶艺表演,必然能够有效提升影视作品的内涵和品质。

  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艺术体系,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文化资源,比如音乐舞蹈、书法绘画、茶艺表演等等,这些都是极其值得传承的价值内容,同时也是值得我们传承的艺术内涵。实质上,任何一种文化艺术,都是融入一定情感所形成的,因此这些文化艺术更多是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基础。茶文化做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形成与发展,实际上从侧面上阐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在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中,重要包含三层次内容。首先,传统茶文化体系中包含了丰富物质元素,比如与茶相关的物质文化元素,这是传统茶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想要了解传统茶文化,就必须对其中所包含的物质元素进行有效了解和全面认知。而这一系列物质元素也是传统茶文化传承发展的载体。其次,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内包含了与茶相关的文化艺术元素。传统茶文化做为内涵丰富、体系全面的内容,在其传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以茶为主要创作元素的文化体系,比如与茶相关的诗歌、书法、绘画艺术等等。而随着人们饮茶风气不断成熟,在饮茶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成熟的茶道礼仪,同时,更重要的是人们将茶艺表演日益技术化,整个茶艺表演就成为我们了解传统茶文化的基础和关键。目前以茶艺表演活动为主要切入点,完善传统茶文化推广普及日益普遍。最后,我国传统茶文化之所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因为在我国传统茶文化形成过程中,融入了丰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通过有效分析和认知传统茶文化,其能够对我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意识和行为举措,因此想要对传统茶文化形成全面有效认知,就必须全面探究传统茶文化体系中所包含的价值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融入到各项活动中,从而实现和发挥传统茶文化的应有价值。

  整个传统茶文化不仅有着丰富的物质元素,同时也有以茶为创作来源的艺术内涵,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还丰富融入了一系列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而这些都是对当前值得我们体系化继承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传统茶文化的内容进行有效研究,可以看到其中所包含的关于茶叶生产、社会生活和对美好未来的有效向往,这些产生背景都对整个茶艺表演的风格形成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茶艺表演有着重要的影响。茶艺表演指的是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茶叶的冲泡过程以技巧展现的形式,生动、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从而让整个茶叶冲泡过程呈现出科学化、生活化和艺术化特点。在整个茶艺表演活动过程中,其对冲泡环境有着较高要求,其要求整个茶叶冲泡要在一个较为安静、优雅的环境里开展。可以说茶艺表演过程中,其涉及的细节元素极为多样。因此,想要实现良好的茶艺表演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对其中各项元素的有效把控。而茶艺表演做为内在美与外在美体系化融合的表演活动,缺少任何一项元素都不行。通过开展茶艺表演,其旨在实现以下效果:首先,通过茶艺表演活动的有效展现,能够让观赏者感受到整个过程中所包含的美学内涵和情感理念,茶艺表演不仅是一种动作展示,更是对价值理念的有效诠释和表达。其次,整个茶艺表演实际上就是在对各个细节元素进行极限发挥的美学展现,因此茶艺表演能够有效提升观赏者的审美能力和美学理念。以茶艺表演过程中使用的服饰元素为例,在整个茶艺表演过程中,其对表演服饰应用有着极高要求,其不仅期待能够展现表演者的外在形象美,同时也期待整个茶艺表演过程中,能够丰富呈现茶艺表演的内涵。最后,茶艺表演的过程,能够让观赏者的身心得到全面释放,同时更为重要的似乎整个茶艺表演还是对茶文化内涵及行为理念的有效阐述,通过观赏茶艺表演活动,能够让观赏者对整个茶艺表演活动形成全面认知。

  形象设计实际上是一个较为全面的概念,其中涉及了各种体系化元素,而结合本文研究内容及方向,其主要探究整个形象设计在人物形象设计和产品形象设计方面的美学发展方向。实际上关于美学的概念和理解,当前整个社会上,尚未形成统一结论,但通俗的说,所谓美学,指的就是通过开展相关设计活动能够让观赏者感受到内心喜悦,使其发自内心认为整个设计活动中充满美的内涵。对于人物形象设计美学理念来说,其想要实现的效果,就是观赏者通过对人的外在表现进行全面有效的了解,从而对人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等形象内涵形成全面认知,也就是说整个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其主要通过优化外在展现,从而实现对内心真实情感的有效表达和准确理解。随着当前美学内涵融入不断加深,在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其涉及到的细节极为多样,比如人物的服饰、体型、心理素质、语言谈吐等一系列因素,这些都能够让人们对其产生直接联想和认知。结合当前美学内涵,其旨在期待,在进行该设计活动时,必须尽可能优化服装搭配等。实际上,茶艺表演做为体系化的表演活动,整个表演内容就是一种文化产品。因此,在完善其产品形象设计时,也必须充分注重创新与完善。结合其美学发展方向,在开展具体设计活动时,需要优化茶艺表演活动的各项细节融入,无论是具体的茶艺表演活动,还是整个茶艺表演活动的立意和情感诠释都要充分注重其内涵融入。想要实现其美学要求,就必须注重将观赏者的心态理念融入其中,通过内外共鸣,从而实现理想的产品展示。

  在我国茶文化体系中,茶艺表演占据重要地位,茶艺表演以其几乎完美的动作向世人讲述了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及其发展进程。此外,随着当前人们文化消费理念不断成熟,我国影视作品创作也进入了全新时期,大量影视作品应运而生。在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茶艺表演也被做为创作素材引入其中,起到了理想效果。而在影视作品中,完善茶艺表演的形象设计思路,尤其是以美学视角来看待影视作品中茶艺表演形象设计思路极为必要。以往情况下,茶艺表演更多是以现场表演活动的方式来开展表演活动,相对于当前较为复杂的影视作品创作来说,两者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现场表演更多注重的是对现场气氛的调动,同时其注重的是现场效果,而对于影视作品来说,由于其传播范围加上作品特点决定了影视作品在融入茶艺表演元素时,必须充分注重各项表演细节的有效把控。对于茶艺表演形象设计的美学架构来说,其需要做到:首先,要完善茶艺表演活动的立意,要以较高视角和文化内涵来为整个茶艺表演活动做铺垫。事实上,茶艺表演不是普通的表演活动,而是整个茶文化内涵的有效呈现,在将茶艺表演融入应用到影视作品创作时,只有达到其创作立意,才能实现其理想效果。实际上,影视作品中,茶艺表演更多是做为整个作品体系中内涵表达的元素,因此想要实现理想应用效果,就必须其立意的表达。其次,要注重茶艺表演过程中的各项细节元素应用,比如茶艺表演展现过程中的音乐使用,服装使用等,整个表演过程中使用的各项元素既要充分满足传统文化的审美要求,同时也要充分照顾和注重在茶艺表演活动中各项礼仪元素的融入,当然,诸如茶艺表演的位置、茶具应用等各种细节都要充分注重。最后,影视作品中,进行茶艺表演形象设计时,必须充分注重对情感内涵的有效诠释。整个表演活动中的美学架构从核心立意确定框架开始,结合茶艺表演活动外在形式的有效展示,同时融入茶艺表演活动的价值理念,进而实现其整体美学架构。在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其实际上就是写实与虚化、生活与艺术的有效融合,茶艺表演做为茶文化体系内文化内涵与艺术表演相结合的艺术表演活动,必须注重恰当释放整个表演活动中的价值情感。

  我国有着悠久的种茶及饮茶历史,在几千年的饮茶历史过程中,茶逐渐与我国社会大众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体系化的茶文化活动。茶艺表演就是整个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前人们对文化消费需求不断提升的客观要求,影视作品正处于成熟发展的全新阶段。而在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人们不仅期待其中包含丰富的创作元素,同时对整个作品的美学内涵也极为关注,因此在影视作品的茶艺表演活动中,必须结合美学内涵,完善其茶艺表演的的形象设计思路。

  [3]金继宏.基于流行导向性服装表演模特舞台表演形象的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4(15):66-72.